管理类联考备考经验

2021-08-12


蔡康永说:15 岁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到18 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你只好说我不会;18 岁觉得英文难,放弃英文,28 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,你只好说我不会。人生前期越嫌麻烦,越懒得学,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,错过新风景。”

用战术上的忙碌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非长久之计,如果想进一步获得安全感,获得坦然从容的工作状态,底气是最重要的,而能力上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突破,打开自我限制的天花板是获得底气的根本。所以,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。

考研一定不要闷头就去做了,一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。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开始备考时间不同,各科基础不同,需要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:

首先,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。是要夯实基础,还是要提高答题能力,心里要有个底,自己掌握了哪些,欠缺了哪些,优势在哪,劣势在哪。然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计划要有可行性,而不是一纸空文。整体上时间规划根据每天的可学习时间长度,还有每科基础制定。

其次,制定学习计划还有两个操作性问题要考虑到。一是计划的周期性。周期过长,计划就显得呆板,不切实际:太短了又效果不大。二是以月为周期的小计划,处于战略性地位。这就必须尽可能地详细,以至于可达到每天该干些什么的程度。计划不建议一次制定太久,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下。

其三,必须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。光学习不休息肯定是不现实的,要在计划里明确的提出休息、锻炼、娱乐的时间。也可以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时候,奖励自己去吃一顿大餐或者看一场电影等等。计划的和执行情况未必相符,可以灵活一点随时调整。

一、关于择校

择校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最近几年的录取数据:(1)首先是每年实际录取多少人,录取的学生里初试最低分是多少(注意是录取最低分不是复试线,因为一些学校全日制和非全统一划线,就导致复试线参考价值不大);(2)其次是复试科目,复试形式和初复试占比,不同学校初试复试占比不太一样,一般是64或者73,也有学校55;(3)最后,注意关注学校复试线单科线。很关键的一点,大家要注意报考地区主观题给分相对好一些,还是要求相对严格一些。所有招生数据,复试方案的信息学校官网都可以查到。

提前面试政策,对于毕业年限较长的考生来说,无疑是迈入高校门槛的绿色通行证。学校评审专家组依据学历背景、职业背景、收入水平、技能证明等几个维度评估给与面试资格:

① 学历背景:博士、硕士、海归、985本科、211本科、普通一本、二本、三本;

② 从业背景:大中型企业层、小公司高层、自主创业等;

③ 收入水平:收入水平高低也是能力水平大小的一个反映;

④ 技能证明:CPACFAACCA、托福、雅思、GMATPMP等等。

无领导小组从通过观察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、口头表达能力、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判断你否达到管理者的要求,因为管理类联考的考生将来是要在各个领域做管理的人,一定要有一套系统的、逻辑性的、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。

二、科目学习

简单来说,整个一年,‍‍4科的时间安排,应该是‍‍4-3-2-1,英语40%,数学30%,逻辑20%,写作10%,这样的时间安排是比较恰当的。

英语就四个关键词:单词、阅读、翻译、作文。要记得,以结果为导向,有左挑右选单词书的时间不如紧跟着一本单词书背到滚瓜烂熟。同时,不要自己骗自己,记住就是记住,没有只记住单词的读音不会拼写的,没有只记住单词的拼写不知道意思的,最好能记住它的一些搭配,对作文也是比较有用处的。第一遍做真题阅读,目的是“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,没有一个句子看不懂”;第二遍做真题阅读,目的是总结出题规律,掌握答题技巧;第三遍做阅读,目的是练习速度。翻译真题阅读的时候,事实上就已经在练习翻译了。在复习作文的时候,要形成自己的模板。

数学备考重要的一点就是,认清自己的痛点,具体到某一章节或者某类题型。做的过程觉得有难度的题以及错题做好标记,反复做。时间充足多整理错题,思路相似或同一题型的题目尽量整理在一起,方便对比总结。数学错题看答案解析时,一定要自己把每一步骤推一遍,所有数字计算一遍。因为人很容易思维定式,第一次做错的题,即使看过解析,过几天还是容易按错的思路去想。

管综的数学、逻辑考试,考的是思维,考的不是题海战术。所以,通常2000到左右的习题(包括真题),已经足够训练,关键是要多做几遍,至少三遍,充分掌握。错误的备考就是只顾做题不顾总结,只顾做题不顾思考,只顾做题不顾理解。这个考试重在理解,重在总结,重在真正的学习明白,而不是死记硬背。

形式逻辑比较简单,但是一定要听老师讲,没有基础不要自己悟,听过课做一些题目之后会很熟练,考试占比大概二十分左右,形式逻辑直接给综合推理做铺垫,冲高分的同学,后期尽量做到形式逻辑不丢分。论证逻辑技巧性不强,一定要抓住哪里是前提,哪里是结论,然后分题型练习,理清楚思路。论证逻辑找到出题点是很关键的步骤,有的时候一字之差可能答案就不一样了。逻辑模拟题相对来说仿真度没有其他科目高,而且逻辑有些题目会存在争议,所以还是建议以真题为中心。

零散的去记忆素材,提前学习写作,并没有过大的帮助。论证有效性分析重点是找到材料逻辑漏洞,找点不出问题基本可以拿到平均分,平时加以练习,提升分析部分深度,就会使文章提升档次。论说文重点是审题不能出错、不要偏题。引用材料尽量小众、新颖,分析评论尽可能客观辩证,正反对比分析。最后,字迹一定要工整、卷面整洁少涂抹,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点的第一印象。ps写作真题一定要多写几遍,写完之后过一段时间拿出来批改,自我批改的过程会很有收获。写作到了最后,分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思维质量和思考深度。

三、关于心态

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,保持好的心态真的很重要!大部分人备考过程会焦虑、迷茫,这是正常现象,但大家一定要即时调整、排解,不要因为心情影响了备考效率。备考过程切忌互相攀比进度,不要纠结于研友复习了多少,因为不同人对同一章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样,需要的时间自然不一样,自己做好规划按部就班即可。

总之,保持好的心态,有效学习,坚持到底!希望大家都能顺利上岸!


分享